公司治理 | 创始股东如何保持公司控制权
公司治理 | 创始股东如何保持公司控制权
摘自:本文来自创融法务,发布者:admin 2019-10-09 11:22:24
来源:天驰君泰济南分所
作者:苏泽琳
刚刚闭幕的G20峰会上,中美元首同意重启两国经贸磋商,美方表示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新的关税,两国紧张局势得以缓和。特朗普同时表示美国企业可以继续向华为出售零部件,针对华为的“断供”封锁禁令基本宣告解除。
一
三
《公司法》规定,董事和监事由股东会选举和更换。
华为工会的成员每五年投票选出51位代表,由这些代表选出17位董事和9位监事。
工商登记资料显示,董事长为孙亚芳,任正非等4人为副董事长。
《公司法》规定,由董事会聘任经理,工商登记资料显示,华为两家公司的总经理都是任正非。
创始股东如何保持公司控制权?
作为企业的创始人,在融资过程中,该怎样保住自己对企业的控制权呢?
首先,究竟有哪些人会威胁到创始人的地位?
第一,外部投资者
第二,内部股东。
一般来讲,以下情况往往导致创始人失去控制权。
①股权结构不合理,被其他股东取而代之。
②经过多次融资,创始人手中的股份被不断稀释,从而丧失对企业的控制权。
③某些意外或者不可控事件导致控制权的失去。
◆搭建出属于自己特色的股权结构,避免失去控制权每一个企业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色,因此在进行股权设计时,尽可能地搭建出个性化的股权结构,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制别人的股权架构。
下面给大家介绍两种常用的股权架构,参考他们是如何把握控制权的。
1.合伙人制度
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就是最出名的一个案例。通过合伙人制度,公司章程中设置了提名董事人选的特殊条款,通常是合伙人来提名董事会中的大多数董事人选,而不是按照持有股份比例分配董事提名权。合伙人负责推荐,由股东会进行表决。即使股东会不认可了,股东会也没有权力选别人,而是一定要从被多数合伙人推荐的董事里面提名。通过这制度,合伙人实现了对公司董事会的控制,最初的阿里巴巴的股东是很多的,马云才占了整个公司8%左右的股份,但其他股东所占的股份可能对公司形成不了控制的时候,董事会就控制了公司的经营和命脉。
2.AB股模式
京东的股权架构就是一个经典的AB股例子。在这种股权结构中,管理层可以少量资本控制整个公司,通过将公司股票分为高、低两种投票权,高投票权的股票每股具有2至10票的投票权,称为B类股,主要由管理层持有;低投票权由一般股东持有,1股只有1票甚至没有投票权,称为A类股。作为补偿,高投票权的股票一般流通性较差,一旦流通出售,即从B类股转为A类股。
◆按合伙人类型针对性地设计股权分配方案,避免失去控制权创业初期的股权架构搭建,主要关注的是创业合伙人的股权的分配问题,可以参与股权分配的合伙人主要有这几种类型。
第一种是创业型,他属于公司的核心团队对创业公司提供核心竞争力和主导能力。
第二种是优势互补型,他能够和你的缺点形成互补。
第三种是资源提供者,他能够为你的企业发展提供需要的资源。
第四种是资金提供者,他能够为你的项目投资,提供资金。
创始人就以上四种类型针对性地设计股权分配方案,在不失去企业的控制权的前提下,不同的类型的合伙人采取不同的权重,建议适当放大最有利于创业初期的那类合伙人的分配权重。
公司各发展阶段的控制方法
华为的腾飞与管理层的决策密切相关,其股权设计方案一直倍受关注和争议。小编查阅了华为的工商注册、大量法律法规、媒体报道和华为员工评论后,力求揭开华为持股方案的神秘面纱,以此来解答创始股东如何保持公司控制权的难题。
